2013年航運業的“堵心事兒”
2013-12-30 16:36:34 來源:中國水運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2013年,對于身處增速換擋期的航運業來說,堵心事兒還真不少。航線上,航道擁堵舊病未除新災又起;查自身,保殼大戰危機重重、反貪反腐接連中槍;觀外圍,稅收改革意外觸礁、融資渠道接連受阻……
【*ST風云】
年關將至,“長航系”內外焦灼。
旗下的*ST鳳凰、*ST長油繼披星戴帽之后,面臨退市危險。前者在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報虧,今年第三季度也虧損49768.18萬元。媒體披露,截至今年9月,*ST鳳凰公司負債已高達58億元,而公司總資產僅為47.2億元,已經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;這一局面如果仍無法扭轉,企業極可能遭遇因三年連續虧損暫停上市的局面。與之相比,后者*ST長油情況更為危急,今年5月14日起,*ST長油已經因為連續三年虧損被正式暫停上市,若繼續虧損,公司股票將在2013年年報公布后被終止上市。但就在11月27日,*ST長油公告顯示,預計2013年度業績仍可能為虧損。
“長航系”外,同樣“命懸一線”的還有*ST遠洋。該公司在2011年和2012年都有近百億虧損規模。目前,公司正努力通過轉讓資產進行保殼。據12月4日公告顯示,截至2013年11月底,該公司旗下資產--青島資產管理81%股權及天宏力81%股權已完成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。本次交易所產生的收益約人民幣36.78億元。
點評:
在這一輪“保殼大戰”中,幾家公司的前景均不容樂觀,“央企退市第一股”極有可能在航運企業中出現。更重要的是,窺豹一斑,航運企業成為央企*ST公司“重災區”的背后,是今年全行業勒緊腰帶過年的普遍狀況。
慘淡的市場,一方面是受金融危機持續影響的結果,是行業進入深層“冰封期”企業必然感受到的嚴寒;但另一方面,當不少虧損企業通過抱怨“運力過剩”、“運價低迷”、“成本高企”來自我催眠時,有必要看到跨國公司馬士基、民營企業海豐國際不但實現了盈利,而且同比還有所增長。
面對危機,航運企業固然需要守望相助、需要各界支持挨過冬天;但更重要的是痛定思痛,找到真正的問題根源、加快自我完善。想要在暴風雪后出類拔萃,不光得“活著”,更需要積蓄體力。